一锅红汤煮人生
\n——读长篇小说《小乾坤》
\n文/半夏
\n重庆的夏夜,空气里弥漫着牛油混双椒的霸道香味,单是闻着,味蕾就争先恐后地要冲出口腔。围坐锅前,眼见红汤翻滚,毛肚七上八下,鸭肠起落沉浮……嘴里嘘嘘吐气,胃里暖烫活络,满堂人声鼎沸——好不安逸!这满锅沸腾的麻辣鲜香,熬煮的何止是食材,分明是一座山城的呼吸心跳,半个世纪的烟火人间,数辈人血脉里的重庆精神。想咂摸透这滋味,非得翻开作家陈泰湧的长篇小说《小乾坤》不可。这是一部用火锅江湖熬煮出的荡气回肠之作,一部渝城儿女的命运传奇。
\n《小乾坤》的故事,从渝棉四厂宿舍楼里张家、童家的命运交织开始。待业的童家姐妹在宿舍楼坝子支起三张桌子、架起一口铁锅,“友友火锅”的微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夹缝中悄然点亮。小说以火锅为轴心,串起两代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力扑腾:从白菜萝卜一锅烩的“连锅闹”,到清红分明的“鸳鸯锅”,再到应运而生的“火锅伴侣”;从街边小摊的烟火气,到雨后春笋般的店面,再到连锁经营的规范之路。小小火锅的蜕变,暗合着四十年社会巨变的脉搏,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渝城儿女在改革激流中跌宕的呼吸与搏动的心跳。有道是“一锅沸腾的红汤,映照半世纪沧桑”。这沧桑,正是小说最动人心魄之处。
\n“锅中小乾坤,人间大悲欢。”这行字,既是《小乾坤》的终章,也精准道破了全书的魂魄。作者陈泰湧曾用二十年的时间长期关注和深入采访了数十位火锅从业者,将行业风云人物的起落、暴富者的膨胀、破产者的绝望、手艺人的执着、浪子的救赎……这些浸透着麻辣味的市井人生,熬成了一锅醇厚浓烈的文学高汤。书中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呛人的楼道油烟、火锅店的算盘声、菜市场的斤斤计较、厨房里锅勺的碰撞。正如食材在锅中沉浮熬煮,张隐、童青青、胡文鹏、唐奕、张昇、段红霞等一众人物,也在命运的大锅里翻滚煎熬,尝尽百般滋味,让你真切触碰到生活的滚烫核心——喜怒哀乐,生死悲苦。作者以春秋笔法构建的这个热气蒸腾的火锅江湖,正是历史车轮轰鸣向前的缩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命途里摸爬滚打,在时代烈焰的烹煮中舒展着迥然不同的生命姿态——
\n张隐从鲁莽青年到商海沉浮,蹲过看守所,打过工,当过秘书长,最终锒铛入狱又悄然退隐。他的人生如同锅中翻滚的牛油,几经沉沦谷底,却越熬越醇厚。“处波峰不忘形,沉谷底不沉沦”的生活态度,刻进了他和无数重庆人的骨子里,是“逆流而上”的生动写照。
\n童青青性情刚烈火辣如锅中红椒。丈夫早逝、女儿重病、事业崩盘……生活的重锤次第砸下,她却愈熬愈艳。山城重庆,承大山之坚忍,她的刚强正是这城市精神最鲜活的注脚。
\n最让人“意难平”是胡文鹏——一个混混,为追姑娘学成炒料高手,人生刚见光亮,妻儿猝亡的灭顶之灾却让他瞬间崩溃,沉溺毒品最终丧命。这揪心的悲剧,以文学的现实性与他人命运的残酷对比,凸显了“熬”这一生存哲学的珍贵价值。
\n书中还有一个灵魂人物——记者唐奕。他与张隐、童青青非亲非故却愿两肋插刀,头破血流仍操心他人琐事;他陪张昇、胡文鹏尝遍百家火锅,以笔解码重庆火锅的文化基因;作为旁观者与参与者,他串起几代火锅人的命运起伏。他是侠义的化身,更是重庆“包容义气”风骨的具体承载。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陈泰湧本人——作为资深记者,他同样在见证这座城市生长与锻造其精神的过程中,投身时代洪流,为重庆精神立传,予人以力量和温暖。
\n《小乾坤》的魅力,还在于鲜活热辣的“语言锅底”。作者在方言与普通话间自由切换,将方言叙事和地域美学完美融合。“吃包谷打哈欠——开黄腔”“发胎”“趁乱打冷锤”“撮一顿”……这些地道的重庆方言,如同火锅里的香料,在字里行间跳跃,带来亲切又独特的阅读体验,让人不时会心一笑。这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重庆声音的传递。
\n又一块毛肚吸饱汤汁浮上锅面,又一根鸭肠在红汤中舒展腰身。当文字里的童家丫头们“眼珠子会在锅里滚一圈,鼻孔把油烟吸走一大半”的鲜活场景浮现眼前,当张隐的卤狗肚还在故事尾声散着余香——别犹豫,尽管下箸!这滚烫的火锅人生,值得你细细咀嚼。莫怕烫,那麻辣鲜香的回甘里,自有乾坤浩荡,人间至味——越煮,越有味。
\n作者简介:半夏,本名夏荣奎,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巫山县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巫山县平湖小学。
\n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114查询网-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