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上海的北外滩被点亮,白玉兰广场那块巨大的玻璃幕墙上,一幅《酱园弄·悬案》的海报亮得晃眼,真是太夸张了,据说这是全国最高最大的电影海报,站在下面抬头看,脖子都酸了。
就在这张巨幅海报下,楼宇外墙上流动的光影标语写着“电影之城”、“每一帧都是生活”,那种感觉,就像整个城市都在跟你说:“瞧,我们这里可不止有高楼大厦,还有故事,还有光影。”刚从楼上CGV影院IMAX厅出来的人们,脸上还带着看完电影的兴奋劲儿,门一开,陈可辛导演、章子怡、雷佳音他们就这么走出来了,人群立刻炸开了锅,尖叫声、快门声此起彼伏,那种分贝和频率,简直要把屋顶都掀翻了,易烊千玺一出现,更是达到了顶点。
这主创空降,可不就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给影迷们准备的“彩蛋”嘛,谁能想到,看个电影还能这么近距离地见到偶像?
站在320米高的观景台上,主创们俯瞰着浦江两岸的璀璨夜色,身后就是那张耀眼的巨型海报,这哪是简单的电影宣传,分明是上海向世界喊话的“城市宣言”啊。
说起来,电影《酱园弄·悬案》作为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可真是赚足了眼球。
它不光是一部电影,好像还成了一把钥匙,一下就把上海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给点燃了。
特别是它那个取景地,虹口区的乍浦路,以前也就是条普通的老马路,现在可成了大家嘴里念叨着要去打卡的地方了。
陈可辛导演自己都说了,电影里好多镜头都是在胜利电影院旁边,乍浦路、北海宁路那些老房子里拍的。
他特别强调,他们为了拍这部电影,把弄堂、街景,甚至主角詹周氏家里的那些老物件儿,都按照民国时候的样子,“修旧如旧”地还原了一遍。
把市中心的马路整个儿改造成一个活生生的电影片场,这事儿换了别人敢想吗?
陈可辛导演自己都感慨,他在上海,算是把那些所有电影人想都不敢想的梦给实现了。
这事儿,可不是吹牛皮,是真刀真枪地干出来了。
电影一开幕,大家看完电影,除了讨论剧情和演员演技,第二件想干的事儿是什么?
那不就是去电影里看到的地方走一走吗!
《酱园弄》这下可算是把乍浦路彻底带火了,也把上海这座“电影城市”的文旅商体展消费链条给激活了。
其实去年,乍浦路影视风貌街就已经弄好了,街边的楼房外立面都重新整修过,看着特别有民国上海那种老克勒的腔调。
特别是在乍浦路的三岔路口,实景搭建了一个将近40米长、14米高的“酱园”墙,配上黑色的铁艺牌楼,那气势一下就出来了,立马成了上海新的网红打卡点。
现在电影上映了,那些电影里的场景,那些承载着故事的街巷,自然就成了影迷们追着跑的地方,大家想去那里感受一下历史的痕迹,也想找到电影里的那种感觉。
你说,这不就是把电影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巧妙地连起来了吗?
更绝的还在后面呢。
就在6月16号那天,乍浦路影视街上突然出现了几十个穿着民国衣服的演员,他们在街上走着,演着民国时期的日常生活,那情景,真是太有意思了。
旁边的车流还在穿梭,现代的人们还在逛街,过去和现在就这么奇妙地交织在同一个地方,感觉就像穿越了一样。
突然,一个手里拿着哨子的人吹响了哨,那些演员就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一下子都停住了,一动不动。
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
就是《酱园弄》的选角导演缪良,这次演员快闪活动就是他策划的。
他说了,他们就是想尝试做一个“平行时空”的乍浦路,让民国时代的人和现代人能在同一个环境里各自过自己的日子,让这条街变得更有吸引力。
他还说,后面还会加入古筝、琵琶甚至说唱这些表演,让这条老街变得活色生香。
这脑洞,一般人可真是想不到。
光是看和感受还不够,总得有点儿能让你参与进来的吧。
这不,今年电影节期间,虹口区那边就跟春秋旅行社合作,搞了一个“跟着《酱园弄·悬案》去旅行”的主题双层观光巴士。
从6月17号开始,就向大家招募乘客了。
这趟车厉害了,它串联起了上海大厦、外白渡桥、礼查饭店旧址(就是电影节海报的取景点)、白玉兰广场(看电影的地方)、胜利电影院(乍浦路酱园弄主题街区)还有今潮8弄这些地方。
坐上这辆巴士,你就能把海派建筑和电影文化一次性体验个够,这趟微旅行,听着就挺诱人的,对吧?
像沈雁光老先生,七十多岁了,以前爷爷奶奶就住这附近,动迁后很久没回来,这次特地来试乘。
他说,看到胜利电影院的时候,以前那些感觉慢慢地都回来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电影不光是娱乐,它还能唤起人们对这座城市,对过去时光的记忆和情感。
这老先生的经历,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说到胜利电影院,它可不止是电影的取景地和观影点,现在它自己也玩儿出了新花样。
他们在电影院旁边,用《酱园弄》里出现过的老式电车车厢改造成了一个特别的咖啡屋,名字叫“胜利咖啡”。
他们主打的产品也跟电影有关,有两款特调咖啡,叫“酱园拿铁”和“蘭”,这名字一听就让人想到了电影。
6月16号下午我去的时候,“酱园拿铁”就已经卖光了,这人气可真不是盖的。
店员小夏告诉我,这个咖啡厅去年五一就开了,一直挺火的。
现在电影节期间到6月30号,你只要拿着电影节的票根,就能享受九折优惠;要是拿着胜利电影院《酱园弄》的票根,那更牛,能免费领一杯咖啡。
你看,一张电影票,现在可不只是看电影的凭证了,它成了你享受城市消费的“通行证”,这事儿,真是“小投入大产出”啊。
电影票根的价值,此刻算是被彻底挖掘出来了。
它不再是看完电影就扔掉的一张纸,而是激活城市消费的一个重要工具。
虹口区那边也挺给力,他们把区里的7家展映影院和周边220家商户都拉了进来,搞了个“票根惠民”计划。
观众只要拿着《酱园弄》的票根,去这些合作的餐饮店、零售店,就能享受专属折扣。
有些影院还推出了“观影套餐”,里面有定制的饮品、零食,甚至还有限量的纪念票根,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好的“观影—消费—打卡”的闭环。
看电影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吃喝玩乐等着你,而且还能打卡拍照留念,这不就是把电影的“流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留量”和“销量”吗?
虹口区委宣传部的刘长宁副部长说了,他们搞这些活动,不光是为了让大家看电影看得更开心,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帮助上海实现“全城皆光影、人人可参与”的目标,为上海这座“电影之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话说的敞亮,也指明了方向。
所以你看,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次借助《酱园弄》这股劲儿,真是玩儿出了新高度。
从白玉兰广场那个在云端闪耀的巨幕海报,到乍浦路那个充满烟火气的百年弄堂;从带着你city walk的双层观光巴士,到能让你享受折扣的联动商圈,电影节已经彻底突破了它作为艺术盛会的传统边界。
它就像一台超级引擎,把光影艺术的力量转化成了驱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复兴的巨大能量。
电影不只在银幕上闪耀,它正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体验这座城市的方式。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114查询网-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